找到相关内容3459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怎样才能称为抵达‘涅槃流’

    须陀洹,必须三结(samyojana)——身见结(sakayaditthi)、疑结(vicikiccha)、戒禁取结(silabbata-paramasa)。断身见结是一种惑,断疑结是另一种惑,而断戒禁取结是第三种惑,他还没有欲贪(kama-raga)——第四种结,连斯陀含(sakadagamin)也没有彻底尽。须陀洹还无法欲贪,仍可能接触或享受感官欲乐,但他不会掉进感官欲乐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4851501.html
  • 明证法师应北京佛教居士林邀请为居士作开示

    弘法以“通过持戒念佛达到功夫成片,熏修正知见,进而作观行,我见,取证初果须陀洹”为主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慈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4/10451671757.html
  • 问:学佛与气功有什么根本不同?

    效应,但这不过是修习禅、密功夫的初级阶段和副产品。只有我、法二执,解脱生死流转,成就无上菩提,才是学佛的真正目的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30977544.html
  • 问:佛家的神通之中的“六通”是指哪六种?

    (五)神足通:神境通:身能如意飞行,远近通达,山海无碍,大小变化,随意自在(天仙诸神只有这五种神通)。 (六)、漏尽通:见、思惑(烦恼)尽,不受三界六道生死轮回众苦,证得阿罗汉道以上的圣者,始得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44277624.html
  • 问:学佛与搞气功有什么根本不同?

    特异功能效应,但这不过是修习禅、密功夫的初级阶段和副产品。只有我、法二执,解脱生死流转,成就无上菩提,才是学佛的真正目的。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08201294565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修行一定要淫欲,但如何方便为疏导?

    如本法师答:淫欲是与生俱来就有的,非一旦一夕就能净化,必须尽非常的用功,才能达非常的成果,疏导的法门极多,举例不完,说之不尽,今就以佛法常提的几项,作为仁者所参究:不净观、骷髅观、父母兄弟姊妹观、淫欲无常观、淫欲空性观、淫欲当下涅槃观、淫欲不生不灭观,这些法门因人而异,根机不同,用法则不同,契机则宜。 修行一定要达成淫欲的阶段,若不断淫欲,必落魔道,始终无法圆满佛道的。 楞严经云:&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31094760.html
  • “道”在佛教中的意义主要是 :

    一)有漏道亦称世间道、世俗道,系同于上记的人天之道。又在三界九地中,有顶地外,为以下八地之修惑,在见道前之加行位(又作加行道)以有漏智实践六行观,即是属此。据俱舍宗之说,如此依有漏道而烦恼,是...之九地为所依,而依无漏智断烦恼(无漏)之道;唯识宗称之为断道,亦称为伏道。基于此,断道意即‘能烦恼之道’,故又称‘对治道’或‘能治道’。若以有漏道、无漏道配于见、修、无学等三道来说明,则见道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1764912.html
  • 《修心八颂》讲记之二

    佛教烦恼的方法是很多的,有小乘烦恼的方法,有大乘显宗断烦恼的方法,还有密宗烦恼的方法,这些方法的结果基本上都是一样的。 小乘行人证悟阿罗汉的时候,也彻底除了所有的烦恼障,只是没有烦恼障的一些习气——所知障。 什么叫做烦恼障呢?就是由自私心、我执而产生的贪心、嗔心、无明、嫉妒、我慢等等。 为什么称为“烦恼”呢?这有两种原因,第一,当嗔恨心、...

    慈诚罗珠堪布讲解

    |修心八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06573536612.html
  • 声闻果与佛果

    中说初果圣人除了我见结、戒禁取见结及疑结--三结。所谓“结”就是束缚的意思。有时候“结”又称为烦恼,三结既是此三种烦恼。  ①、我见结:执著五蕴身心有一个我,认为这个我是真实的,称为我见。  ...后才证得阿罗汉果。那些至第七次返回人间逢无佛法,居于家中也能证阿罗汉果,证果后必出家自然的比丘形相。  ㈡、二果:  梵文称为斯陀含果。证初果圣者三结后,必须继续修行,到另一阶段,贪瞋痴减薄,便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1942350.html
  • 佛使比丘答:怎样才能称为抵达‘涅槃流’?

    做回到不执著。   成为须陀洹,必须三结(samyojana)——身见结(sakayaditthi)、疑结(vicikiccha)、戒禁取结(silabbata-paramasa)。断身见结是一种惑,断疑结是另一种惑,而断戒禁取结是第三种惑,他还没有欲贪(kama-raga)——第四种结,连斯陀含(...

    佛使比丘

    一问一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343511235.html